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內容簡介

港都人生,討海靠港
探訪十五位職人耆老,手繪五十幅岸邊街景
紀錄島嶼的身世,刻劃時代的面容

  本書探訪十五位職人耆老,或在幫傭生活流轉,或從赤貧裡翻身,或是習得一身好手藝度過時代的風雨。他們見證了日治時期的市街,經歷二戰期間盟軍轟炸,一九五五年浙江大陳遷村,眼見一九六六年前鎮加工出口區成立,一九七五年的第二港口「破港」,一九八四年過港隧道啟用。這些變化牽動了港都的發展,無可避免地左右了時代裡的小人物。

  從以養殖為業,由淺灘貝類撐起生計的小漁村,到吞吐國際貨櫃的大港,再以觀光為主力,以海鮮餵養假期的洶湧人潮。旗津——是高雄港無法忽略的一頁歷史。

  沿著海岸線,走進港都,逐頁閱讀數十年的遷徙來去。登島上岸,踏入旗津,十五位職人匠師、地方耆老,從漁村到大港,自岸邊到深巷,他們窮盡畢生的技藝,說出與這個島嶼相遇分離的記憶。他們的生命故事,描繪了旗津的身世,刻劃港都自漁業至工業的發展歷史,也呈現了成為大港的代價。

  港都人生,靠海而生。蚵田曾是養活一大家子的生計來源,手工漁網與手繪漁旗曾因輝煌漁業而有過風風火火的年代。淺灘曾有豐厚肥美貝類,岸邊人家划著竹筏航行,彼時污染尚未入侵。然而一九七五年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通,以水道劃開旗津與小港間的聯繫,旗津成為孤島。岸邊風貌改變,港邊人家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改變。原有依海而生的養殖漁業因工業發展而逐漸消失,在地居民則各尋出路,留下來的人繼續依海而生。時代的風吹向造船業,船廠與相關行業因應而生,跑船、造船、修船,精巧的螺絲,高度專業的手工螺旋槳,養活了多少港邊家庭。

  數十年間,旗津餵養的人口除了世居的家族,還來自浙江大陳、彰化、澎湖、基隆、印尼等地,外地早成在地。他們在貧瘠的漁村找到生路,於蓬勃的大港站穩腳步。

  回首過去時光,成為崩隙郭水發記憶裡的蚵田,莊師傅的手工漁網,柯師傅親手調配染料繪製的漁旗,遠渡重洋的印尼女子秋娥,蔡阿世的造船廠,客家阿貞的烤魷魚……本書深入探訪在地的耆老、職人與老店,見證聚落的興衰,聽他們與她們細數日本殖民下的童年,經歷二戰時期緊縮的物資與密集的空襲,凝結大時代歷史的大陳新村。見識越戰期間的美軍停泊,記憶中的沙子地,跟著遠洋漁船出發,迎接每艘進港的船隻……,每個小人物的生活,每位職人的精巧手藝,都是旗津的歷史,這片海岸線所承載哺育的討海人,不管是老在地新住民,歸鄉人異鄉客,都寫下了港都多樣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圖文細膩呈現旗津的人文風貌
  •深入採訪旗津相關行業及歷史業:養殖業、造船廠、修船業
  •描繪在地老店與職人匠師:漁旗、漁網、車葉等

推薦人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順聰(作家)
  吳瑪悧(國家文藝獎得主)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發起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佩穎


  1983年出生於台東,現居高雄。用文字與畫筆觀察人群,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喜歡人也討厭人,熱愛以創作與人交流。

  《港都人生:旗津島民》希望藉著眾多島民的敘說,喚出成為大港的代價。旗津從沙洲變孤島,從漁村成為大港,這些人在其中因為環境變遷、人生的方向也因而大轉彎,是大港背面的絮語與變遷、也是小人物在面對大環境變化時,相對的堅毅與平淡。

李怡志

  在高雄中街仔、旗鼓鹽玩耍、長大和工作,這裡有家族三代人的回憶。但近幾年,面對快速遞嬗的城市景觀,還有倫理上總說不過去的新風景,身體記憶漸漸遺失,像一種水土不服的徵候,便想透過描繪和創作,記錄些什麼對地景變化的鄉愁。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漁村

從崩隙到阿根廷    郭水發
掌中的經緯      莊碧飛
玻璃行的手繪漁旗   柯師傅
消失的童年海岸    孫明詰
來自澎湖的客家主廚  阿貞
日曆紙上的旗津    魏祺峰
印尼與旗津的時差   吳秋娥

第二章 大港
從漁家到船家     蔡阿世
翻轉命運的手工螺旋槳 林哲全
港邊黑手       潘顯德
蚵田上的螺絲行    黃大姊
大陳小房子      賈冬妹
港邊台生       楊台生
港口的女兒      官陳素蘭
通往旗津的路     陳銘長
 

推薦序一

旗津的浪漫與哀愁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我所任教的學校有兩個校區,一個在楠梓。這學期,我出了個作業給楠梓的同學「請設計一條遊覽高雄的好玩行程」,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會到旗津,行程大概就是搭渡輪、參觀燈塔(砲台)、海水浴場看夕陽與吃海產。但若問起這些景點的歷史,多半就是照本宣科,拿出網路上資料念一遍。

  是的,旗津就是一個高雄的觀光區,離市區不遠,但又得搭乘渡輪跨過高雄港,大海、渡輪、夕陽與海產,剛好滿足了觀光需要的浪漫、美景與美食,至於旗津人在做什麼,觀光客就不是那麼有興趣。

  觀光客如此,來到此地的學生也如此。

  我任教的另一個校區就在旗津,在這裡,我與怡志合開了一門課程,介紹旗津的人文、歷史,期末同學則要拍攝一部簡短介紹旗津的影片。上課以後發覺,來到旗津已經一、兩年的學生,對於旗津的理解只比觀光客深入一點點,這當然牽涉到臺灣的大學校區與附近社區向來互動甚少,另一個則是缺乏對旗津在地歷史文化的整理與介紹,不論是網站或書籍。所以不光是學生,問起任何一個不住在旗津的高雄市民,對於旗津的認識,大概也是渡輪、夕陽與海產。

  翻開高雄市的歷史就可發現,旗津是高雄市最早發展的區域,當初受烏魚吸引而來的漁民,蓋了至今香火仍鼎盛的天后宮。每年的烏魚季節,街上仍可看到曬烏魚子的盛況。臺灣第一位醫療傳教士馬雅各所建立的旗後教會也仍矗立在旗後大街上。依傍著海洋的旗津,產業更是「靠海吃海」,不論是捕魚、造船或養殖,都展現與大海唇齒相依的關係。

  但隨著高雄市區的快速發展,以及高雄港的擴增,旗津光榮時刻已成往事,取而代之是一再的犧牲。因為擴建高雄港,養殖業消失不見;為了開闢高雄港第二港口,原本是半島的旗津,被硬生生切斷;高雄港內蓋了加工出口區,旗津許多年輕女孩,每天早上搭乘渡輪到對岸上班,卻發生海難,二十五人香消玉殞;捕魚業也面臨近海無魚可捕的窘境,慶賀新船落成的大漁旗只能晾在一旁;還有因為世運會,永遠消失的舢舨船。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時空鏡頭,迄今仍沒有人整理,也使得旗津一直不被人瞭解。所幸怡志與佩穎,在完成鹽埕的故事採集後,繼續將步伐踏進旗津,讓旗津這些人文歷史,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故事,串連起來。

  這本書的分類有趣地分為漁村與大港兩部分,也就是將旗津沿岸小漁村的故事與高雄港這個「大港」的故事分開描述,也看到從漁村到大港,旗津的整體變化。而在故事的背後,更可看到貫穿整個故事的族群蹤影,除了旗津本地人,有從高雄其他地區(蚵仔寮)移民至此的蔡家,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如彰化來此的玻璃行老闆,也有從中國大陸來此的大陳島住民,還有來自印尼的新移民,讓這個小島充滿了豐富、多元的可能,這絕對是外人來到旗津,難以看到的真實面貌。也可以看到怡志與佩穎,在旗津走動的辛勤,才能捕獲這最在地的鏡頭。

  當然,在怡志與佩穎書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永遠是他們充滿溫度的手繪圖。比起相片,經過他們訪談、觀察後才下筆的每一張圖,都有著旗津那種海風吹來的歷史感,也讓這本書格外動人。

  閱讀完了這本書,或許下次來到旗津,不再只是大海、夕陽與海產,彎進旗津的小巷弄內,將會看到屬於當地人的旗津。

推薦序二

非凡小人物的繁複美學
鄭順聰(作家)


  他叫康翔(不是那個影評人),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在旗津渡輪站等著我們。彼時一九九七年,我升上中山大學三年級,擔任文社社長,除了靜態的讀書會與創作討論,還穿上布鞋,到田野采風去。

  彼時,文史工作者還是稀有礦物,輾轉折騰好不容易聯絡上康翔,領著我們這群「爛漫」的大學生,跨入天后宮,講解旗津史與傳統建築構件,眼見熱鬧的街市就在前頭——景翔腳尖一轉,拐進歷史疊砌的傳統聚落,幽靜散發人情微溫,二樓臨街公媽廳的欄杆木門領著視線往藍天白雲而去,步上旗後山,景翔將砲台之紅磚砌法講得出神入化,以潔白的燈塔為背景,我們歡喜拍照。最後,繞道山腳,康翔用一根草,就釣出沙洞深處的巨螯招潮蟹。

  鍾愛旗津且無所不知的康翔,在彼時,知名度微量,用最草根的方式從事文史工作,他篤實的踽行身影,孤單,令人動容。

  是以《港都人生:旗津島民》書稿剛到手,我的虎口便湧起暖流。新一代的文史工作者,可以不再那麼的孤單,至少就我認識的怡志,身旁有許多志同道合者,媒體大眾的眼光肯投注,台灣社會更加重視在地文化與歷史保存(雖然路途仍長)。而且,怡志就學階段即進行相關研究,經過學院的訓練,能力與視野超拔,早早就累積實務經驗,走踏、訪談、導覽,還能將成果出版成書,無論是圖繪的氛圍與編輯的巧心,是我讀大學那個年代無法想像的。

  然而,佩穎與怡志這兩位文史新人類,最強的進化點,不只是視野的衛星定位,還有視網膜科技般的如實呈現。

  猶記得,康翔的導覽,集中於北旗津,著重古蹟歷史的脈絡爬梳。而這本《港都人生:旗津島民》,猶如站在旗後燈塔,將光往南探照烏松、大汕頭、赤竹仔、中洲、七柱、土地公、崩隙、過港隧道……這都是觀光客不會踏入的所在,此書帶領著讀者,探入深巷細弄,記錄非凡小人物的細碎浮生,眼前的影像如實映照於視網膜中……

  猶如文件抄寫員,將旗津人移寫成文字,裡頭有漁民、船具製造商、小攤販、工廠人、黑手、大陳義胞、外配等等……這些生居於沙汕上的常民,猶如吸附於堤岸的貝類,迎接海流般的時代巨變,忍受生冷艱辛,在鋼鐵巨舶偉立的高雄港與人潮市場窄隘街巷間,討賺營生。

  不施加過溢的文采,也不操弄悲喜人生的戲劇槓桿,移寫小人物的成長記憶、身體感受、環境變遷,在不厭其煩的細節中,靈光漸次透入。〈玻璃行的手繪漁旗〉一文,手繪大漁旗的製造過程,這是技藝的繁複美學:「手繪大漁旗要先以竹竿穿過胚布,各邊繃緊懸掛,再以紅膏做成顏料勾勒線條,然後用糯米漿塗抹幾層,留白輪廓,待乾後擠入以硝酸調配的塗料來作畫,依序反覆曬乾、染色、定色,接著洗清,顯色,最後曬乾才算完成。」〈從漁家到船家〉,藉由主角的口吻,展開養蚵法的演進圖卷:「蔡家剛開始選擇在岩岸邊養石頭蚵,後來改養垂仔蚵,即是利用竹竿插在沙灘,讓蚵自己生長。」我是工廠出身的孩子,對於髒吵危險的環境,毫不嫌惡,反倒油然生親切感,甚至在其中想像、嬉遊,以美感觀照,我想作者跟我有同樣的感官結構,所以才能寫出這樣的句子:「中間是作業區,約有四、五十坪大小,地上鋪上一抹厚實的黃土層,屋頂除了數隻日光燈管,還有後方溫度高達上千多度的黃銅漿和鍋爐,天窗光線照射進來,細微的粉塵分佈在空氣中,伴隨金屬鏗鏘敲打撞擊,有一種教堂神聖感和天工開物的美感。」

  人不只是人,而是生活在「物」之中,被包圍、困囿甚至操控。尤其,高雄是座重工業城市,龐巨的道路、貨車、工廠、貨櫃船與鋼鐵機械,無所不在,人無處不感受到「物」之存在。《港都人生:旗津島民》將「物」移寫書,書中的人在「物」翻滾掙扎,這,才是真高雄。

  與怡志初識於打狗再興會社,請他擔任「打狗鳳邑文學營」的導覽,走踏哈瑪星。我中山大學讀書四年,對這一帶只有感情與記憶的熟悉,而怡志當天的講解,不僅有歷史地理的宏觀視野,還用「身體芭蕾」的描述方法,將人生活於「埋立地」〈註〉的感官體驗,細細陳述,如實呈現諸般感受與回憶,如光透入視網膜那般的符契。

  導覽從頭到尾三小時,怡志毫無疲態,健壯體格的他,背脊都是直挺的。學識根柢紮實,視野全面,傳述起故事與回憶,溫柔、充滿深情,我親眼見證文史新人類之再進化。續《港都人生:鹽埕市井》此第二部曲,與佩穎合力為高雄文化奠基,一區一區一區拓展,我歡歡喜喜來寄望。

  〈註〉
  埋立地:日語,填海造陸工程之意。哈瑪星乃十九世紀初日人填築的海埔新生地,以此勉勵佩穎與怡志,為在地文化與高雄歷史,奠築更厚實的基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203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3.掌中的經緯  莊碧飛

本來並不是討海的


一如往常,莊碧飛坐在門前編織漁具,他它熟稔地用爬滿皺紋的雙手,將尼龍線交叉出經緯。

莊碧飛是旗津著名的耆老,設計出許多耐用的網具。但他,本來並不是討海的。除了幼時父親在內港養殖石頭蚵外,他們在崩隙還有幾塊田園,種地瓜養豬維生。他的爺爺是日本時代的保正,在村裡有點名望,接受日本政府的指派,也受到特許,開了間雜貨店,販賣什貨等生活用品,他只消偶爾幫家裡顧店,其餘的時間就是上學唸書,生活過得不錯。

皇民化當時,全家改了日本姓「濱川」,莊碧飛說這是代表海邊的住民。他的長兄在二戰時擔任台籍日本陸軍志願兵,配有軍馬,在社里間受到敬重。美軍空襲時,每戶家庭在海岸邊挖掘防空壕避難,另一部分的人則疏開到鄉村。終戰後沒多久,他們已經得知,哥哥「濱川英雄」已經戰死在南洋,幾年後,輾轉多人,才由鄰居友人的手中接回他的指甲和頭髮。

戰後,大人們在港內抓魚。中洲漁港過去很大,沙地上能停放三、四十隻以上的竹筏,漁船並不多見,其中也有往返中國載運貨品的帆船。多數的漁民在外港牽罟,這種以地曳網作業是傳統的補魚方法,在臺灣西部沿海相當普遍,由於需要眾人合作,基本上多是具有一些經濟基礎的漁戶才能招工。莊碧飛記得,每當漁汛期,他的父親和兄長會站上竹筏上,由一個人撐向外海,另一個人將網撒出,環構成一個馬蹄狀的路徑,讓網沉至海中一些時間圍困漁群,灘上眾人腰間便勾著繩網,一齊向後拉即可收穫。莊碧飛至今仍忘不掉那時的景色:黃昏時,眾多的罟網在海上各自張開,錯落有致,加上江港歸帆,畫面美不勝收。他說,如果當時有攝影器材能記錄下來,那旗津一定是世界級的景點。

彼岸經緯

當了一年四個月的國民兵,莊碧飛才開始出海抓魚。當時兄弟還沒分開,三、四個一起賺食,有時候到台南、東港等處,一次數日或月餘。二、三十歲時後,他們也常跑到福建、汕頭等南方沿海作業,當時中國正歷經「大躍進」的時期,偶爾會見到公社專用的帆船,擠滿三、四十多個人。他記憶中裡對岸漁民的生活條件非常差,也不能靠近。
 

 

 

 

... 墨脫,隱秘的蓮花聖地。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深處,傳說有個開滿蓮花的聖地,這就是墨脫! 墨脫徒步,曾經的中國戶外十大徒步線路之首! 從原始森林到雪山草地,從高山峽谷到鐵索吊橋,行走在其中,身體在「地獄」,眼晴卻在「天堂」。。。 ...   墨脫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毗連印度,在藏語中意為「隱秘的蓮花」,境內主要是門巴族和珞巴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整體都在墨脫縣。藏在大山裡的墨脫只有在夏秋冰雪融化的季節里才能與外界相通,因此成了西藏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她是一片從來沒有開發過的處女地。 ... 徒步墨脫,是件想一想都令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如同佛教徒的朝聖,走進墨脫,是每一個戶外者的夢想 2012年6月我們走進了蓮花聖地,派鎮—墨脫, 那裡震撼人心的美景吸引我們,再次踏上朝聖之旅! 現在要修派墨公路了,古道消失前趕緊走一次! ... 活動主題:徒步墨脫,走進蓮花聖地! 活動線路:拉薩—派鎮—多雄拉—拉格—汗密—背崩—墨脫—波密—林芝—拉薩 ... 墨脫   在我國西藏東南偏遠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腹地,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被佛教徒們稱為「白隅白馬崗」的墨脫—全國惟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位於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進入印度前流經我國境內的最後一個縣,平均海拔1200米,縣城駐地海拔1117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區。   "墨脫"藏語意為"花朵",是藏傳佛教的"蓮花聖地",素有"雪域秘境"之稱,又被權威專家稱為"不是熱帶的熱帶"——中國五大"熱帶島"之一,是西藏乃至中國山地生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這裡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構複雜,在4000米的水平距離內,從高山寒帶植物到熱帶植物幾乎都能生長。 ...   墨脫,蓮花盛開的地方。佛之凈土白馬崗,聖地之中最殊勝。所謂貝域白馬崗,即隱藏著的蓮花聖地。蓮花生預言:當世界末日來臨之際,墨脫的諸山將向塵世間蕓蕓眾生打開,以幫助他們逃避種種劫難。 進入墨脫可以體驗從高山冰雪到熱帶雨林的巨大變化,尤以亞熱帶風光和獨特的門巴族、珞巴族文化,及多達470多條的瀑布享譽內外,名副其實的"瀑布之鄉"、"人間孤島","世外桃源"。   墨脫山多、水多,瀑布也多,除了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拐彎瀑布外,有高達400米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有雲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雲霧繚繞的背崩瀑布,還有銀絲彩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 東遷的門巴人   「門」是指門隅,「巴」藏語指人。「門巴」藏語就是生活在門隅地方的人之意。據1999年最新資料統計,目前在整個墨脫縣9000多人口中,門巴族就有6000多人。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墨脫原本不是門巴人的故鄉,他們在近一兩百年前,才從門隅一帶東遷而至。傳說東方有一塊佛之凈土,那裡沒有剝削和壓迫,卻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那裡風調雨順,不種青稞有糌粑,江河之水為奶泉,不養氂牛有酥油。這對於生活在門隅一帶受盡苦難和剝削的門巴人來說,太有誘惑力了。他們決定到東方去尋找這佛之凈土。這就是門巴人東遷的傳說故事。而實際上門巴人東遷的歷史則是苦難逃亡的歷史。   門巴族無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他們通用藏文使用藏曆。雖然也信仰藏傳佛教,但過去受原始宗教影響較深,加之長久以來環境的閉塞,因而在許多方面仍保留了較原始的生活方式。 ...   這裡的門巴、珞巴等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方式,創造了綺麗多彩的珞瑜文化。   墨脫境內的門巴人和珞巴人對生殖力極為崇拜,這是人類社會裡最原始、最普遍的崇拜。在大峽谷里,許多人家的房前屋後、田邊地頭甚至寺廟附近都赫然豎立著雕刻形象逼真的男女生殖器的模型,而且還有許多跟生殖有關的奇特儀式。這些奇特的儀式和風俗一代一代在大峽谷內相傳,被許多外來的人類學、社會學家們稱為古老原始圖騰崇拜的「活化石」。 ...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懷抱南迦巴瓦峰地區的高山峻嶺。冰封雪凍,它劈開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條長長的濕舌,向高原內部源源不斷輸送水汽,使青藏高原東南部由此成為一片綠色世界。大峽谷最深處達5382米,長達496.3公里,最低處海拔僅有155米。 ...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峽谷南段年降水量高達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間,故整個大峽谷地區異常濕潤,布滿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為奇特的是她在東喜馬拉雅山脈尾,由東西走向突然南折,沿東喜馬拉雅山脈南斜面奪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為奇特的馬蹄形的大拐彎。 ...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於雅江大峽谷內側,是世界第十五高峰,林芝地區最高峰,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聖地。   南迦巴瓦,藏語意為「雪電如火燃燒」,另一意為「直刺天空的長矛」。東北山脊蜿蜒約30公里,直抵雅魯藏布江岸;南山脊處是海拔7043米的乃彭峰,西北山脊線上突出著海拔6936米、7146米的兩座雪峰。坡壁上基巖裸露,殘留著道道雪崩侵蝕後的溝溜槽,峽谷之中又布滿了巨大的冰川。   南迦巴瓦峰南坡地區是西藏墨脫縣所在地。墨脫境內的巴昔卡,一直到7782米皚皚白雪的峰頂水平距離不足200公里,可海拔高差竟達7000餘米,這理想的地貌條件和優越的氣候條件使南迦巴瓦峰成了我國具有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帶譜的唯一山地。在這獨特的熱帶山地生態系統中,發育、繁衍著複雜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和動、植物區系。為此被許多生物學家譽為「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山地生物資源的基因庫」。 ... 加拉白壘峰   拉白壘峰海拔7294米,位於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外側,與南迦巴瓦峰隔江對峙,兩峰僅距20公里。相傳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是上天派來鎮守西藏東南的神山。   加拉白壘峰的走向為東西弧形排列,主脊線上向南側、西北側增生著數條支脊,多為陡壁懸崖。山谷中 發育著數十條冰川。其頂部比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蓋。該地區冰川大都屬於海洋型冰川,運動較快,受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加之地勢陡峭,因而冰、雪崩十分頻繁。這裡雨季較長,尤其是7、8、9三個月,幾乎天天降水,同時雲量也很大,峰體終日雲霧繚繞。 ... 行程安排: D1:拉薩集合 海拔3650米 可以就近到八廓街轉轉,適應當地的海拔和氣候,但不要劇烈運動。晚餐後好好休息,想遊覽拉薩等徒步回來。 D2:拉薩—工布江達—林芝—派鎮 海拔3170米   早晨7點出發,集體包車離開拉薩,進入林芝地區,慢慢呈現出山清水秀的景象,林芝被稱為西藏的小江南。今天所走的公路被稱為「景觀大道」的318國道,一天下來,可以領略到十里不同景,一日不同季的景象。傍晚7點左右到派鄉,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驚艷的夕照! D3: 派鎮 雅魯藏布峽谷徒步 賞南迦巴瓦神山!   7點半早餐,餐後進雅魯藏布峽谷內觀賞美麗風光。   1994年,雅魯藏布大峽谷取代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科爾卡大峽谷被確認為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長504.6公里,最深6009米,核心地段最大坡降千分之75.35。大峽谷入口處的派鄉海拔是2800多米,拐了幾個彎流到墨脫海拔卻已經只有幾百米,江水流速最快竟達16米/秒以上……這段江,是一片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森林原始景觀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這是中國最珍貴的一片原始大峽谷地貌和森林。。。。。   晚飯後早點休息,第二天開始艱難徒步了。 ... D4: 派鎮—松林口—拉格 海拔3100米   早飯後7:00齣發,坐卡車約40分鐘到松林口(海拔3730米),然後開始徒步,攀越海拔4170米的多雄拉雪山, 一般在中午12點之前翻過。下坡,進山谷,一路走走停停,瀑布成群,風光絕美。   沿途欣賞雪山、瀑布、原始森林(5、6月杜鵑花正旺)。   傍晚4點左右到拉格。 ... D5:拉格——汗密 海拔1900米   早晨8點出發,今天是相對輕鬆的一天,5、6月滿山的杜鵑花、壯觀的瀑布群讓人流連忘返。。。路不險,只是很滑,所以腳下一定要穩。   瀑布和杜鵑花還有世界上最原始的森林是今天的亮點。   傍晚4點左右到汗密。 ... D6:汗密 休整一天   說是休整,其實,這裡風景太美了,多玩一天吧! ... D7:汗密——背崩 海拔850米   早飯後7:00齣發,這一天是徒步墨脫最艱難的一天,路遠且險:塌方區、螞蟥叢集。途徑漢密峽谷,老虎嘴、一線天、阿尼橋、二號橋、三號橋,解放大橋到背崩。過解放大橋就可以欣賞雅魯藏布大峽谷。   傍晚5點左右到背崩。 ... D8: 背崩——墨脫 海拔1225米   早晨8點出發,這段路很好走,越野車可以通過,沿雅魯藏布江前行。 欣賞背崩全景、田園景色、大峽谷風光。   傍晚6點左右到墨脫。 ...   墨脫,蓮花盛開的地方。   佛之凈土白馬崗,所謂貝域白馬崗,即隱藏著的蓮花聖地。蓮花生預言:當世界末日來臨之際,墨脫的諸山將向塵世間蕓蕓眾生打開,以幫助他們逃避種種劫難。   墨脫的神秘和聖潔,使許多人帶著美妙的幻想來到此處。我們千辛萬苦才來到的這片聖域,好好的感受一下! ... D9: 墨脫—52k—波密 海拔2750米   早上8:00乘坐越野車出發,到52k這段路非常顛簸,嘎隆拉雪山隧道已經開通,不用在爬山了。   傍晚5點左右到波密。 D10: 波密—拉薩   早上6:00集體包車出發,沿318國道返回拉薩。沿山路而上經帕隆藏布江亞熱帶河谷叢林,排龍門巴民族鄉,林芝通麥天險,翻越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埡口遙望中國最美麗的十大山峰排行第一的南迦巴瓦峰,途經原始森林環抱的魯朗高山牧場一片歐陸風光。   可以唱著「回到拉薩,回到了布達拉宮」回去了,勇士歸來!   傍晚6點左右到拉薩。 D11: 拉薩休閒(預留一天)   早晨可以自然醒,早飯後悠閒的逛逛八角街、大昭寺、布達拉宮。   在八朗學樓頂的露臺上,搬把椅子曬曬太陽,聊聊天。。。。。。   或者去八角街的瑪吉阿米(未嫁娘)酒吧里,喝著酥油茶,發著呆慢慢回想起墨脫路上的艱辛。。。。。。   活動結束,大家第二天返回。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travel/v5xqr4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0345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更年期減重門診社頭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大城減重諮詢門診二水中醫減肥減重成功案例
伸港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 中寮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和美中醫減重門診永靖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二林減重諮詢門診 鹿港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信義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社頭更年期減重門診 和美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彰師大附近推薦更年期減重門診 埤頭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草屯中醫診所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上新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